盐度高低会同时影响其他元素的含量高低。
1.025和1.020的元素差距是20%,也就是说,如果1.025下钙是400ppm,那么当盐度偏低到1.020时候,钙就只有320ppm。
因此,一条重要的经验:
当你发现所有钙镁KH都偏低的时候,请务必怀疑一下盐度计是不是出了问题!
极端的盐度致死范围,要看珊瑚品种,大概在低于1.015或者高于1.035,此时很多珊瑚会出现死亡现象。
盐度翻缸的不是没有,主要出现在盐度计 (电子盐度计稳定性不行不推荐,光学相对牢靠,但是需要校准,并且怕摔),下面这位大哥就是:
03
PH
所有的水生生物对PH也有范围要求。
PH的变化会影响整个缸内环境的生化反应,所以海缸PH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东西。
天然海水的PH极其稳定,并且日夜波动也很小,大概常年在8.2-8.4左右。
我们鱼缸水体小,受制因素更多,所以变动范围会更大一些。
鱼缸内建议的合理PH范围大概在8.0-8.4左右。
除非你加了严重过量的PH提升剂, 否则海缸的PH很难偏高,一般都是偏低。
导致海缸偏低的因素有下面几个:
1、和上面说的元素类似,偏低的盐度也会导致PH偏低。
2、很早时候写过,硝化反应过程会产生酸,导致PH下降,因此,越是大量喂食,PH下降也会越多。
3、长期不开窗的室内封闭空间,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变高,最多可以影响缸内PH大约0.2左右。
4、使用钙反补充元素的时候,因为有未完全中和的酸性水进入鱼缸,所以也会拉低缸内PH,这也是钙反偏小后的主要问题。
a、补充同样元素,钙反越小(耗材越少)时候,就必须输入更多二氧化碳气体去加速溶解,这导致带入鱼缸的酸性物质更多,更加容易拉低鱼缸PH。
b、珊瑚生长越旺盛,需要的补充量越大,也需要输入更多二氧化碳加速溶解,此时也会导致鱼缸PH被拉低。
因此,为了防止PH过低,所以使用钙反的时候,不建议维持较高元素、不建议小马拉大车。
重要的几点知识:
※ 沙利法的PH测试因为是比色方法有较大误差,只能参考,不建议作为基准(其他通过比色的测试方法也是一样,误差很大)。
※ 如果你的珊瑚还有一些活着,那么你可以绝对肯定你缸内PH不可能低于7.5, 如果你的PH表显示7.5以下,那么肯定是表不准了,请重新校准或者更换电极。
※ 市场上有简易的PH笔,误差很大不推荐用。即使要用,每次使用之前也必须严格校准。
※ 极端的KH低也会死,其实是KH低影响了PH导致,并不是单纯的KH导致。
04
氧气
所有动物都需要氧气,不过珊瑚的需氧量极小,一般不需要担心。
简单说一下:
1、缸内缺氧时候(比如停电),珊瑚会开始缩毛自保。如果继续下去,最先死的是鱼,特别是高氧的鱼比如海金鱼。然后是各种小动物,最后水开始发白,然后珊瑚才会死亡。
2、快递运输珊瑚不需要打氧,如果水温没有问题,袋子里可以至少4天还能存活。
3、虽然低氧不会直接至死,但是珊瑚依然喜欢高氧环境,氧含量会影响出毛的舒展度。
4、蛋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冲氧设备,只要蛋分正常工作,海缸内的氧溶解量基本就是饱和状态,你同时在主缸打氧并没有什么卵用。所以除了有些操作需要暂时关闭蛋分以外, 不建议长期关闭蛋分,如果确实需要减少输出,你调低蛋分即可解决。
5、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引起重视:好氧菌大爆发,也会强烈争夺氧气,然后导致鱼缸出现问题,比如下了大量过量的碳源。
05
毒死
动物会怕毒,不同动物怕不同的毒。
对珊瑚有害的毒素主要包括:
1、主动添加的药物:铜药、TDC这些对珊瑚都是高度致命的。
2、某一种元素偏高,也会有毒性:比如钾偏高,之前写过珊瑚烧头有提到。
3、重金属,比如之前写的过量氯化镧导致。
所有的毒素都有几个要素:
①含量,就像砒霜再毒,极底微量依然不会有问题。
②作用时间,之前写的氯化钾可以泡珊瑚杀虫也是因为时间差,很短时间并不会马上致命。
短时间的毒性通常容易排查,但实际容易忽视的情况是,海缸的相对封闭性导致逐步积累,比如长期恶劣的水源,然后出现了问题,杂藻丛生,珊瑚变咖。
所有毒素对珊瑚的影响,开始出现的症状都是烧头形式开始(可以理解为生长点的部分更加脆弱),同时珊瑚变咖。
下面是之前写过烧头的文章,这里不再细述:
关于SPS烧头你需要知道的知识
06
咬死
咬死就是被吃了。
包括各种虫害、鱼去啄,都是这类,不同种类珊瑚间互相打架也算一种(互相吐丝的细菌战)。
目前发现的有这些:
A属扁虫:只吃A属
M属海兔:只吃M属以及软体的茉莉
A属毛蟹:一般只吃A属
红虫:会吃A属和M属
一种钉螺:会吃P属和A属
上面这些以前文章提到过,不再说明。
鱼类:除了玉米炮弹这种只吃SPS的以外,主要是仙和蝶鱼,但有可能不是直接猛吃,而是骚扰(小部分吊类养久以后也会偶尔骚扰),经常骚扰的话珊瑚就会慢慢出现问题。
一般的老玩家都会避免,但是我特别提2种鱼类,他们其实是绝对的吃SPS高手,并且市场上有卖:
1、红海飘飘 (虽然也叫飘飘,但其实根本不是飘飘同属的)
2、红点鳚 (或叫红点西瓜刨)
上面这2个名字和外形看起来都不应该吃SPS的鱼,长的又好看 (工具生物其实是越丑越好用,为什么自己想),但其实是隐藏的专业高手,一旦入了SPS缸,你会痛不欲生,因为你根本抓不出来!
其他:
有小部分毛蟹:可能会吃各种珊瑚
一些螺:比如宝贝螺
一些海胆:比如长刺海胆就有吃的概率
一些海星:比如 馒头海星
一些虾:比如薄荷虾,吃脑纽扣
大刚毛虫(矶沙蚕科,非毛茸茸的那种):会吃一些皮革和大手星花之类的非造石珊瑚。
海洋里还有很多吃珊瑚的,比如专门吃珊瑚鹦鹉鱼、棘冠海星,一般不会有卖,这里不再说明。
07
细菌感染
在人类没有发现青霉素之前,细菌感染是人类死亡最大的原因。 (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发明:抗生素、原子弹、雷达)
珊瑚也会被细菌感染,主要是我们说的布朗冻。
他会感染珊瑚的受伤部位,并且迅速蔓延,一旦发生感染,基本上一天就灭掉一个珊瑚。
布朗冻病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LPS,也会感染部分SPS。
篇幅有限,今天只说大概。以后我仔细说一下这个布朗冻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。
08
饿死
动物肯定得吃东西,珊瑚的能量来自2个方面:捕食+体内虫黄藻,就是食物有机物(C)+NO3(N)+PO4(P),简单说就是CNP缺一不可。
但是培养体内虫黄藻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获取食物,所以他们之间存在先后关系:假如捕食到食物足够,那么缺少一点NP依然能活的很好。
珊瑚饿死的2种表现:
1、被竞争者争夺了食物:
因为低等生物可以短时间大量爆发,典型的比如菌膜。
爆发后,开始时抢夺CNP养分 (也争夺其他东西,比如氧气),然后你的珊瑚开始颜色变淡,到了一定临界点以后,开始饿死缩毛飘皮。
只是也是长期菌膜会搞死珊瑚的背后本质。
2、长期缺乏珊瑚粮补充:
珊瑚能耗并不高,但是依然依赖少量的捕食。
健康的珊瑚饿几天完全没事,但是长期就不行,然后进入亚健康,忽然有一天就开始慢慢死亡了!(LPS相对更难饿死,但是出现问题后的反应可能更加快速,并且更难挽救)
比较典型判断SPS饿死的方法是:珊瑚会慢慢底脱,底脱的速度较慢,大约每周1-2毫米,并且出毛状态并不差,也没有什么虫害。
开展一下你的想象:
当一颗青菜营养不良的时候,一定是底部的老叶子先掉,力求保住生长点,最后整个死亡。
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长期缺乏珊瑚粮的缸,并且不同SPS对有机物需求不同: 通常从A属呑牛、西沙篮长枝开始逐步到其他类SPS,然后蔓延到P属鸟巢图钉底脱烂心,最后才会发展到M属珊瑚。
仔细想想,是不是似曾相识?这段很重要:可以刻在鱼缸上!
有时候长期出门,回来后珊瑚出现底脱,问题也在这里。
09
其他和动物有关的现象
余下还有一些动物特性比较简单,我简单描述一下就好。
1、被电死,短时间被电会先吐藻,如果继续严重,然后动物部分(触手),进一步死亡,直到完全白骨。
2、只是吐藻 发白的珊瑚并不会死,因为动物部分还活着,等于你买了匹骆驼,但是驼峰很空也不会马上死。所以吐藻的珊瑚如果鱼缸环境有足够食物,他很快就能恢复 (2周左右),但水质环境不好的话,就会死很快,因为他耐饿程度已经大大下降。
3、动物也会怕骚扰,所以惊吓后的珊瑚就必定会缩毛,比如:
虫子咬、鱼啄 (白天不爱出毛的原因之一)、水质突变、光线变化、水流突变(有个大鱼在边上甩一下尾巴)、震动(拍了一下鱼缸)......
这些现象如果排除骚扰因素后,就能自己恢复,人为的短时骚扰也不需要惊慌。
4、捕食反应:炮仗花、脑、飞盘这些大嘴巴珊瑚最明显,其次是闪千手这些、SPS捕食反应也有,但是一般人看不到。
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:
有用的科普:LPS/SPS珊瑚是如何捕食的
5、攻击反应:
一旦珊瑚遇到异类,就会开始攻击,攻击主要表现为吐丝,常见有几种现象:
①珊瑚PK珊瑚,吐丝攻击对方。
②异物掉到了SPS上( 包括你去拿珊瑚,剪断枝),也会出现这种吐丝攻击。
③一些健康的A属SPS,在上石之前,总是会先吐丝,攻击活石上的藻和异物,以此清理基石便于上石。 (非常健康的珊瑚+足够细心主人才能发现)
------------老何陪你玩海水-------------
这个文章我总结了很多内容,但其实思考问题的方法很重要,今天这种分析问题的视角,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考虑,这也许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。
那么一条狗怎么才会死?
冻死、热死、闷死、中毒死、细菌感染病死、饿死、被其他动物咬死。。。。。。。既然都是动物,总有一些地方想通的,大家继续发挥想象就好了!
对了,狗如果长期缺了钙也会产生各种问题,所以珊瑚也是类似,你已经懂了,这里就不细说了。
自2016年8月开始,这是老何写的第 226 篇文章
自2016年8月开始,这是老何写的第 226 篇文章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