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立场的客观表达——读《道路自信:中国为什么能》

365平台是做什么的 2025-06-28 19:57:10 admin 8928 152
中国立场的客观表达——读《道路自信:中国为什么能》

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《道路自信:中国为什么能》(作者玛雅)一书,汇集了当代最具影响力的15位战略思想家有关“中国道路”的立场观点,是一本研究中国道路、表达中国立场、坚定中国自信的好书。

宏大的叙事视角。作者采用谈话对话的形式,站位高远、视野宽阔。全书内容分为发展篇、战略篇、制度篇、思想篇四个部分,站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来评价“中国成就”,分析了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,讲问题毫不避讳,讲成就振奋人心,讲前景催人奋进。站在全球视野来分析“中国处境”,分析了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,展望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将为世界所作贡献,回答了中国从哪里来、站在什么位置,将向何处去的问题。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唱响“中国未来”,以事实和分析告诉中国人民,6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什么,创造了什么,收获了什么,坚定了人民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激发和增强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。

朴素的语言风格。全书内涵丰富、风格独特、语言朴素,口语化、接地气,让人耳目一新。比如在《中国崛起的规模效应和世界意义》一章中,张维为谈到“中国新型民主制度建设”时讲到:“民主建设就像开门一样,可以推开,也可以拉开。西方文化习惯了推,强调不同利益的差异和对抗,崇尚斗争哲学;而中国文化更习惯拉,强调不同利益的共生与融合崇尚和谐哲学”。“鹰有时比鸡飞得低,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。中国目前在一些方面可能不如别人做得好,但别的国家很难达到中国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,这就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底气所在”。比如在《中国梦: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》一章中,金一南将军讲到:“将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元素传下去。我们曾经与那些伟人同时代,我们今天站在他们的肩膀上,我们必须让后人也能站上我们的肩膀。” 再比如作者在书末章,引用了“四月青年”的一句话,寄托了对广大爱国青年的希望:“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,正是你的中国。你有光明,中国便不黑暗。”这样的通俗阐述不胜枚举,这样的语言风格朴素、清新、细腻,平易近人。

权威的理论剖析。作者采访了15位就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思想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。他们学养深厚、见识广博,他们是中国道路的亲历者、观察者,他们一直以“中国立场”在思考,在探究,在求真,他们的思想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,他们从各自的专业、职业视角,对中国道路进行了多维解读,有事实分析、有理论阐释,有数据、有图表,持之有物、言之成理。“中国道路是成功的,这个成功缘自共产党的领导,缘自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”。这样的解读全面、客观、理性,令人信服。

客观的立场表达。全书始终坚持严谨的理论分析,客观的立场表达,坚持讲事实、讲道理、不媚外、不媚俗。坚持“唱响中国,但并不回避问题”,基调乐观向上,又不乏忧患意识。比如在《序言》部分,作者就客观性地评价:“中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国,既与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有关,也与毛泽东那代领导人建构的国家制度框架有关”。在《挺起中国工业的脊梁》一章中,作者肯定了“计划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有优势的。建国后前30年对工业化功不可没,因为国家把所有的剩余资源都挖掘出来,通过强行的积累和集中指导下的投资,形成了自己的工业基础”。在《中国医疗改革世纪大突破》一章中,作者客观的认为:“作为我们这个人均收入水平国家,我们的医疗水平,包括健康指标,是高于收入水平的。但是前后30年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,各有利弊。如果从健康绩效上来很亮,后30年是远远低于前30年的”。作者在总结了我国目前的国情现状,“我们国内的问题很多,困难重重,诸如思想上对道路、制度和方向认识不一致,经济上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困难阶段,社会建设也遇到大的阻碍,尤其是腐败正严重侵蚀着执政党的肌体,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;国际上需要我们与其他国家相互适应,寻求建立新型国家关系,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,创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。”

纵观全书,话题切合热点,内容丰富全面,分析客观理性,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迪是多方面的。

要坚持理性思维。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。莎士比亚曾经说:“一千个读者,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。这是指从感性认识的角度来说,每个人对一个人物、一种现象、一种观点都有不同的认识。但从理性思维出发,剥丝抽茧,任何事物只有一个本质,一个本源。当前,我们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条件、社会环境和面临的现实问题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但是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,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改变,各种杂音和威胁纷至沓来,可谓是软硬兼施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是激烈复杂、暗流涌动。有的试图唱衰中国,否定党的领导、否定改革开放,甚至否定中华文明;有的试图捧杀中国,叫嚣“中国威胁论”,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设置障……这些做法、说法都被包装在一些容易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之中,逐步注入西方价值观,其真正目的和用意就是推广他们所谓的“普世价值”,由此争夺争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理性思维,提升战略视野、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,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、探索规律,才能提升正确认识事务本质的能力,不断适应错综复杂的形势,抵御各种错误思潮,不至于陷入盲目甚至误入歧途,被一些天花乱坠、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、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、所俘虏。

要坚定道路自信。道路是指引,是方向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、道路、制度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艰辛付出所探索出来的政治结晶,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证明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、道路、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、符合人民需要、符合时代发展的,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是全党全民族思想的高度统一,赢得了最广泛的全民共识。我们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、道路自信、制度自信,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路径探索,沿着这一伟大的道路,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、人民当家作主,坚持自己的政治特色、思想指导、发展方向,“既不妄自菲薄,也不妄自尊大”,坚定不移地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“中国梦”。

要坚守职业道德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,必须弘扬中国精神,必须凝聚中国力量。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想,也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来实现。办好自己的事,走好自己的路,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,坚守职业道德,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。当前,社会思想活跃、观念碰撞、浮躁喧嚣、充满诱惑,一些党员干部口无遮拦,信口雌黄,任意贬损党的领袖,刻意丑化先进人物,肆意歪曲党的历史,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,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。当前,党员干部要坚守职业道德,首先就是要遵守政治纪律,维护党的形象,高扬主旋律,唱响正气歌,引导和推动人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,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。

当前,在意识形态领域多元、多样、多变,人们的世界观、历史观、价值观正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期,《道路自信:中国为什么能》这本书犹如一针强心剂,拨云见日,指明方向,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支撑,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,值得党员干部一读。最后,借用书中的一段话来表达读这本书的心声,“未来30年,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,中国就能打赢经济仗,打赢制度仗,打赢信念仗,打赢虚拟世界的传播仗。到那时,中国人将会对自己国家不同于西方的道路和制度深怀自信,中国模式也将为世界所尊重。”(作者系常德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贵学军)

相关推荐

365平台是做什么的 小鸟晚上会去哪里睡觉呢?站在树上睡着后,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?

小鸟晚上会去哪里睡觉呢?站在树上睡着后,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?

📅 06-28 👁️ 3766
365bet娱乐注册 吨 (t)到克 (g)转换器

吨 (t)到克 (g)转换器

📅 06-28 👁️ 8707
28365365体育 薯条英文(薯片英文)

薯条英文(薯片英文)

📅 06-28 👁️ 8264